万达的发展深度影响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和n多城市的商业中心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那句:一个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也并非虚言。一直到今天,万达的产业链几乎覆盖了整个地产的链条。物业租售、自有商家品牌、住宅、酒店、写字楼、商业物业、商业管理运营公司、规划设计团队等等。业内一直有一个口号叫做——商业地产学万达!
万达疯狂拓展的背后是什么?
万达广场通常选在一个城市的副中心或新开发区,一站式满足顾客吃喝玩乐、商务休闲等需求,整合区内落后零散的商业格局,并通过“以售养租”模式持续扩张。
商业模式核心是“以售养租”
与一般人心目中“以持有物业为主”的印象不尽相同,万达采取的是“以售养租”模式。“以售养租”,顾名思义就是以出售物业产生的巨大现金流为支撑,尽可能多地持有“只租不售”的物业。“只租不售”模式的好处之一是便于对租户进行筛选及监督管理,以确保良好的用户体验。如果将物业分割为或大或小的单位出售给零售商户,即使对一手买家进行严格筛选也难以保证二手买家的“档次”。无数事例证明,品牌、实力、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商户聚集在一起将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虽然物业租赁及管理收入仅占营收的不到10%,却与万达商业地产的形象、声誉,乃至后面要讲的估值有莫大的关系(与京东商城自营业务、自建物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个70%”概念的提出
快速复制意味着标准化,为此万达提出“两个70%”的概念,即到哪个城市开发,在其招商和业态组合中必须保证有70%的商家都能受该城市70%人口的欢迎,这样才能保证快速复制。而这“两个70%”的定位,也决定了万达只能定位于比较大众化的中端市场。
杀手锏——订单式地产
万达在商业地产的杀手锏核心就是订单式地产,万达凭借订单式迅速在全国滚动开疆扩土。订单地产顾名思义就是地产商和品牌商家签订联合拓展协议,是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成熟商业地产模式的滚动复制。这种模式使万达广场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大部分主力店及联合发展伙伴,最大限度保证租金收益的实现。
无论万达广场到哪里开店,至少都有几十家大小主力店跟进,保证80%以上的可租赁面积在开工之前就已确定商家。同时,为了保证合作伙伴能赚钱,万达在发展项目时也会充分听取各主力店的意见和建议,在城市和地段的选择上兼顾合作伙伴的利益。
基本上每个万达广场都能做到建成即开业,开业即铺满,大大缩短培育期甚至没有培育期。一般大的商业中心都是逐家逐户开业,很难凑到一块,因为万达商业地产有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招商能力,才使得众多商家愿意被统一安排,实现步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