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区农村老板书记不上班的危害性


柯桥区目前仍存在一批不上班的农村支部书记(一星期到村委办公室一次或两次,每次2-3小时),这批人大多数都是老板,有些更是公司老总。如果说他们特殊情况兼职半年、一年,倒也可以。但是,他们是实实在在的村书记,是全额脱产干部,全年工奖由镇街党委审批,少的6--7万,多的10多万。这就不正常了,而且有严重的危害性。
1、对党不忠。党章规定,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而作为农村党支部书记,普通党员要做到的,书记要带头做到。老板书记不上班,在干什么呢?无非是在经营自己的公司。那么你的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了吗?你对党忠心吗?
2、对民不孝。党章规定,党员要“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老板书记们,本村村庄的角角落落你都认得吗?每个村民住在村庄的那个位置你都认得吗?60岁以上的老人和18岁以下的小孩你都认得吗?晚上你睡在你担任书记的村庄了吗?村民要你办事,你到村委来处理呢还是要村民到你的公司来处理,你方便村民了吗?你对你的父老乡亲孝顺吗?
3、对伴不公。老板书记们,你的同伴(其他村的支部书记)为什么天天要上班?你们凭什么可以不上班或少上班?是不是你们每年都给党委有关领导一点好处?请问你们给了他们多少好处可以不上班?你的同伴也可以拿出来,也可以不上班吗?如果你们没有给党委有关领导好处,那么你们的做法是不是对其他支部书记的一种不公平?

这批人大多数都是老板,有些更是公司老总。
是做了干部之后成为老板的吧?要不也是本来经营不善的,做了官之后,企业就有起色的。
真正自己会办厂开店的,为了避嫌,往往不要做的。

你说的有道理。但也有一部份的确是先做老板,后做书记,现在叫他们老板书记。大多数是来占位置捞政治好处,所谓的无形资产。

这种现象还真多,老板村支书。 牛呀

现在的村支书个个是老板,

上次新闻师爷报道过,镇里的纪委书记说允许,不要耽误村里的事就行。

公布下名单呗,否则谁知道你说的真假。。。

不应该啊不应该,怎么能这样呢?

“一星期到村委办公室一次或两次,每次2-3小时”
这是如何得知……

暗有所指 不如直接点名
不然打击面广了一些

分析的真是深刻,不过真要反应情况貌似这样泛泛而谈现象基层层面还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吧

很正常吧,我觉得只要村里有事叫的到就好,村干部不是国家干部~~~打个不合适的比方,难道学校里班干部必须全天都为班级做事自己不用学习了??

说的在理。楼主虽然有才,但是说的太虚,没有实质性东西,打击面太广,要监督的话不如具体说说是哪个村干部,耽误了村里的什么事

现在的村里书记没有几个在上班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村干部,作为村里的一把手,首要任务是发展村级经济,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品质。而这一切主要还是依靠村级财政。经济基础较好的村没有后顾之忧,而基础薄弱村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村干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村干部是否有其他实体,只要他能实实在在为村里谋发展,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还是离不开区里村干部任用原则,如果任用条例不允许村干部有第二职业,那还是需要统一规范的。

有些书记自己都不想当的,可是村民、镇里都希望他们做,那有什么办法 危害性这个词有点危言耸听了

不在办公室就又不代表是不上班,再说了,村干部么带领村级经济起来了,给村民事情办好了这个才是硬道理。

一大批村镇书记趟抢,问题相当严重但是没人会来关注解决的,原因大家都懂的。。。。。。

村支部书记是选出来而不是买出来的,深受村里党员群众信任,极少存在平时不上班现象吧。衡量一名干部好坏主要还得看其能否公平公正处理村里大小事物,能否确切解决群众困难,能否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而企业家能当村里的一把手,因为其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较多的经营理念,所以备受老百姓欢迎。LZ这样以偏概全的说法,貌似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吧。

老板老总当村书记对推进农民共同富裕有一定帮助,这也是农村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
只要心系百姓,只要肯为百姓做实事好事,又何必纠结于是在村里还是村外办公

看看村民是否有不满的情绪,看看是否有影响村委会正常运行,如果都没有,看不出危害性在哪儿。。。

现在十项规定下来了,哪个村干部还敢这样,都与时俱进严以律己了!楼主也要与时俱进下

首先得肯定这些书记都是能人,在国外的民主选出的市长州长等也都是能人,你觉得呢?第二这些老板当书记在村里是的威信,很多时候他们说的做的能时半功倍的,现在有些书记老板也是为了给自己村的老百姓做好事出发的。第三任何时候任何群众都是有好坏之分的,所以不能以偏概全。不好的书记当然也会存在,对不不负责,乱用权的书记,不受欢迎的书记本身也是做不长的,监督下的权力都是会被关进笼子的啊。我们还是应该用理性全面的去看待这样的老板书记这个群体的呵。

不看品牌看疗效吧,
农村事很多得看领导的个人魅力和能力,如果条条框框限制死,可能也不能怎样。
村里和城区还是有差距的,我们吐槽的同时,却实实在在是个事实,
很多城区能落实死的办法,比如违章建筑、早年的计划生育等等,在镇村里操作的就不是那么舒服,
悲观的同时也只能面对,同时一步步做更好。

“老板书记”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原因,当时邓提出“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共同富裕”,在此导向下,出来一批能人干将一肩两职,一边经营个私企业,一边当书记带动集体经济发展,这种体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效率最优原则,促使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农村经济的实现了飞速发展。新的发展时期,资源瓶颈突显,社情民意焦点逐渐从偏重效率转化为偏重公平,尽管“书记老板”也是选举产生,体现了程序合法性,但因公私利益交错,自然成为众矢之的。个人认为,对“书记老板”多些民间监督是必要合理的,但不应以楼上这种指向不明、嫌疑即罪的方式出现,楼主掌握情况的,大可以走程序,直接向纪律检查部门反映问题,更行之有效;同时,楼主提出的这个话题有价值的一面是促使相关部门与时俱进地完善制度,彻底杜绝“老板书记”现象可能引起的公私不分、公权私用问题。

当今社会现象。。。

班干部,其实也是体制的结果。
而且,按照规则,班干部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我不知道村官的主要任务是不是自己办厂?
班干部做得不好的,照样有人骂。那些清廉的孩子,也宁可避嫌不做的。
班干部,几乎没有工资,当然可以记录在档案,作为“无形”的资产,但这个无形的资产能否成为有形的资产,还是要看别人的。而村官,捞取的是不是无形的资产?

古筑村她妈快来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