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遗爱湖春游记


遗爱湖是一个城中湖。湖岸大都栽种的柳树,从湖上望去,像一片围湖的森林。春天来了,柳枝发芽,嫩芽一天天发泡,湖岸也一天天绿起来。
每年的这个季节,是遗爱湖景色最迷人的时候。柳树倒影,垂枝新芽,柳青湖绿,给人一种赏心悦目、超凡脱俗的感觉。
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从湖的北面东坡问稼景区大门往里走,这是湖边健步道的起始点,健步道一直沿着湖岸伸展,映入眼帘的是连绵不断的柳树,路上经过的亭呀桥呀,几乎是掩映在柳丛之中。湖岸垂着的柳枝,就像一把细密的梳子,沿湖长长地排着,把湖水梳得更清更绿。微风吹过,则俨然一个个亭亭玉立的长发披肩少女,根根发丝轻舞飞扬,随风荡漾,不停地撩动着早春的湖面。柳枝上透露着新芽,有的刚露头,有的已长成片片新叶,把柳枝染成青绿色,与岸边头年掉落地上的枯叶形成很大的反差,新叶延续着柳枝绿色的生命。
走了大约千米远,来到伸向湖中的半岛前沿。这里视野开阔,对岸是遗爱湖最壮观的芸香阁,湖景很美,我准备拍张景图,不知不觉地来到湖边,只见几只野鸭在垂到近乎湖面的柳枝底下嬉戏,不时地在水里钻上钻下,“咕咕、嘎嘎”地叫,有的还调皮地伸着脖颈用嘴叼那柳枝叶,看我走得太近,它们才齐刷刷地张开翅膀,贴着湖面拍打着水花飞向湖中。我忽然想起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没想到无意中在这里感受到了古代大诗人所描述的诗情画意之境界。
前面是绿杨桥,顾名思义,这里杨柳依依,一片茂密,把两边的湖岸包得严严实实的,只是眼下还处在柳芽嫩叶期,隐约能见岸石。这是一座三孔拱桥,登桥高处,视野开阔,湖景尽收眼底,碧波千顷的湖面与蜿蜒起伏的柳岸搭配得均匀得体,好一幅大自然的美作,令人为之叹服。
旁边是湖上的桃花岛。岛其实不大,比金庸笔下的桃花岛小多了,长不过百余米,宽只二三十米,以栽植桃树而得名,由一座圆木桥连接陆岸。正值桃花盛开时期,小岛演绎着现代版“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场景,游人不断,桥上、桃林、亭旁、岸边,处处都是游人拍照的景点,无数人在这把“人面桃花相映红”留在镜头里。在我看来,这里的美景不止于桃花,柳树环岛,桃花簇亭,湖竖倒影,构成了一幅融桃花、柳枝、湖亭为一体的人间仙境美景,尤为那青青柳丝,把所谓的“桃红柳绿”在这里展示得淋漓尽致。
与桃花岛隔水相望的是琴岛。与其说是岛,不如说像条没拦到位的堤坝,“一”字形伸向湖心。踏上小长岛,似乎能看出用土石将岛与陆岸连接的痕迹,变成一狭长形半岛。我曾经拍摄过湖岸杨柳图片,认为最美的还是这个伸到湖心的柳林带,它柳石相间,疏密有度,一字排开,远远望去,像一颗镶嵌在湖上的翡翠玉带。从岛的湖心端,站在望月亭上,环顾柳岸花媚,眺望对岸东坡外滩那宏大的月亮门,真乃养眼怡心之福,不愧名副其实的“琴岛望月”之景观。
环湖一周,粗略估测十几千米的沿湖线,大概有五分之四是柳,只是布局不一而已,有的柳环长廊,有的柳间翠竹,有的柳岸映亭,有的柳衬花坛……
记得小时候在家,房间里的墙上贴着一张杭州西湖全景图,上面画的是西湖湖面和环湖路,年画的笔法勾勒了环湖路带一棵接一棵的垂柳,我孩时放学回家总爱多瞟一眼,就专看那青丝碧绿的垂柳,没想到几十年后与远远超越这种虚景的实景为邻,甚感荣幸。十余年前还是个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荒湖,如今却成了人们旅游休闲的胜地。
遗爱湖因苏东坡《遗爱亭记》而得名,谪居黄州,成就了他文学的颠峰。假如他能再笔,观遗爱湖柳而吟之,可能比之前密州任职时留下的“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咏得更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