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冷脑中风多发


天气变冷脑中风多发
通讯员 罗永祥
近日,路桥区蓬街镇小伍份村一位近七旬的老人在家晚上看电视时,突然昏倒在地,被家人发现后抬到医院一查,原来是脑中风。
据了解,冬季寒流肆虐气温骤降的时候,都是老年人中风的发病高峰期。因为气温下降时,冷空气对人的血管会产生刺激作用,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致使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同时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这对于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朋友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非常容易诱发脑血管意外,即通常说的“中风”。
据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主任医师沈屹介绍,近期天气很冷,老年心血管疾病大幅上升,其中80%是脑中风。通常,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头昏、耳鸣、眼花、视力模糊、颈部发硬等,是大脑皮层缺血缺氧的表现。突然眼前发黑数秒,就是中风最早的警报。如果视物模糊又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这是提示脑血管已严重狭隘。这些现象一般发生在中风前5至10天内,还有频频打“呵欠”现象。
防治中风的原则是及时检查,发现中风的各种危险因素时,按照不同的严重程度,坚决进行干预,力求防止或推迟中风的发生。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体重,减少高脂高糖饮食,减低日常饮食中的脂肪,多吃水果蔬菜,吃盐要适度。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养成早晚都喝水的习惯,因为脑中风的发生与老年人血液黏稠度增高有关。人们经过一夜睡眠、出汗和排尿后,人体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会升高。因此,专家提醒说,老年人应在夜晚入睡前及早晨起床后,喝下约200毫升的白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此外,对于55岁以上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可以进行血管造影检查,以了解血管是否出现狭窄,来评估中风发生的危险系数。
很多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有晨练习惯。有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多在早晨,有2/3患者是在早晨6—8时发病猝死,进入冬季早晚温差比较大,建议这类患者最好把晨练改成晚练。散步是老年人最安全的有氧代谢运动,长期坚持可使血压下降、血糖降低,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