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联姻amd的影响有两方面。第一,我们的生意更好做了,因为有戴尔的加入,用户对amd的认可度会更高。第二,我们的利润更薄。因为戴尔携手amd进来了,价格会压得更低。”sun服务器的渠道商北京荣之联总经理评论说。荣之联是sun服务器在中国的七大渠道之一。sun是amd的铁杆支持者,其服务器产品没有采用英特尔处理器。戴尔latitude
5月18日,戴尔在发布在财报时明确表示,戴尔将在其高端的四路服务器中采用amd的皓龙处理器,预计新产品将于年底推出。尽管戴尔与amd联姻的“绯闻”已经沸沸扬扬传了一年多,但是正式的联姻日期一出,业界还是为之一震。
22年来,戴尔一直是英特尔的忠实信徒。即使在强劲对手ibm、hp纷纷在服务器产品中使用amd的皓龙处理器后,戴尔依然不为所动。一年之前,就传出amd和戴尔频频接触。此次戴尔终于“倒戈”,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耐人寻味。
“上帝”之手
戴尔终究招架不住,被amd招安,归根结底是“上帝”之手在拨弄。“上帝”就是用户的需求。
“对用户来说,谈不上喜欢amd,不喜欢英特尔。只不过是amd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戴尔不能放弃这部分的用户。”计世资讯资深分析师郭海涛说。
一直生活在英特尔阴影下的amd,抓住英特尔的的疏忽,抢先发布了双核处理器。有分析师认为,amd opteron处理器无论是在效能上,还是功率消耗上,都优于intelxeon处理器。并且amd不惜以价格的优势来蚕食英特尔的市场。对素有“价格屠刀”之称的戴尔来说,把amd “物美价廉”的产品拒之门外,结果并不明智。
根据最新的戴尔财报显示,2006年一季度的销售额为142亿美元,较上个季度下滑6%,但较去年同期增长6%;一季度赢利762亿美元,较上季度下滑25%,较去年同期下滑18%。戴尔ceo凯文?罗林斯表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出乎我们的意料”。分析师认为,戴尔业绩的下滑面临董事会、股东的压力,戴尔在此时结盟amd,是压力之下的选择,同时也是“背叛”盟友英特尔最好的理由。
戴尔亚太区总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戴尔发展业务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直接听取客户的反馈,如果客户有需求,一定想方法来满足。目前客户在高端的服务器上对amd的产品有相当高的需求。这是为什么戴尔要在高端服务器上采用amd的芯片。
戴尔做出此决定一定是经过了谨慎的选择。有分析师认为,戴尔所销售的amd产品越多,必须进行额外的设计和建设额外的生产线,会给带来更多的复杂性和更高的成本。这对于成本控制近于苛刻的戴尔而言,一定做过投入和产出的精确的计算。?
而在sun大中国区林文熙看来,戴尔结盟amd,说明amd的产品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如果戴尔进入哪个领域,说明这个领域成熟了。戴尔很少做研发和培育市场的工作,看到成熟的技术便拿过
来。”曙光的服务器产品经理沈洋说,目前曙光服务器当中采用英特尔处理器和amd处理器比例大约在5:5。选用哪种服务器,用户说了算。
在中国本土的服务器厂商中,浪潮是目前尚未与amd合作的服务器厂商。全线都是intel的产品。当记者问及是否会与amd合作时,浪潮服务器的公关人员说,不排除这种可能。
amd的路还很长
戴尔对于amd的意义重大,戴尔不仅是世界上三大服务器企业之一,还是世界上最大的pc企业。攻下戴尔这个城堡,是amd的重大进展,但其未来的路也很长。
在上周戴尔宣布结盟amd后,纳斯达克交易所周五的常规交易中,amd股价上涨36美元,涨幅11%,报收于3495美元;英特尔股价却下降29美分,降幅15%,报收于1836美元。
在amd发布的声明中,amd主管全球商用市场的高级副总裁marty seyer表示:“我们非常欢迎戴尔及其用户加入amd64阵营!”
但有分析师认为,高端服务器产品只占戴尔全部销售额的很小一部分,stifel nicolaus分析师科迪·阿科瑞(cody acree)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多核服务器市场戴尔远远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惠普和ibm,排名第三。据花旗银行分析师glen yeung估计,高端服务器的销售额占戴尔全部服务器产品收入的5%,戴尔上一个财季报告显示,服务器及网络产品营收为13亿美元,占全部销售额的9%。分析师yeung表示,由此可以推断,戴尔仅仅改变该部分产品的cpu提供商对amd及英特尔造成的财务影响将非常有限。
戴尔亚太区总裁承认,戴尔服务器大部分产品依然采用intel的芯片。对于之前传基于amd的服务器将占到戴尔服务器的10-20%,amd方面不置可否。
戴尔采纳amd处理器的更大的意义在于,为amd处理器未来进入戴尔台式机及笔记本产品提供了可能。郭海涛分析说,从以往的amd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模式一般是从服务器到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戴尔与amd的合作也可能如此。
戴尔亚太区总裁在关于此问题的回答也相当官方,“不排除这种可能。如果我们在pc上合作,会及时告诉媒体。”
拟于年底推出的基于amd处理器的高端服务器是否会在中国推出,amd的公关人员不给予评论。倒是戴尔亚太区总裁说,amd在亚太的增长率比在美国快,市场份额也比美国大。amd在亚
太的客户的接受度比其他市场要高,这对戴尔在亚太区推出amd的产品是非常有益的。
除了戴尔以外,amd仍然持续着其他的攻坚战,如正在与本土的浪潮积极接触。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评论说,amd与oem厂商谈判,oem厂商是有资格讲条件的,而amd现在还没有资格讲条件。计世资讯的分析师郭畅说,amd只能说赢得了一场战斗,还不是战役。
英特尔改变姿态
据美联社报道,对于戴尔日前的决定,英特尔的奥特里尼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表示很失望。他说:“这是一个难以置信、令人失望至极的决定。”
意味深长的是,在戴尔宣布采用amd芯片的前几天,英特尔中国发生了高层管理人员的更换。原英特尔中国区联合总经理赖一龙将于6月10日正式离开英特尔,另一位联合总经理简安琪将被调回美国总部。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杨旭重掌英特尔中国区的帅印。有分析认为,让对中国市场更为熟悉的杨旭重回到中国区,说明英特尔希望在中国本土市场上“阻击”咄咄逼人的amd。
有一位熟悉英特尔的分析师说,前英特尔总经理的“洋人”身份限制了与本土企业的沟通。尽管他们很努力,但会发现很难短时间内融入这个圈子。
5月16日,杨旭重新上任伊始,便现身联想的一次笔记本的发布会,被认为是杨旭欲与下游厂商改善关系的姿态。 在前英特尔两位联席总经理主政期间,尽管做了多种努力,比如gapp计划,扶持区域品牌等。但amd的势头却无法遏制。去年英特尔联盟中的另一主力同方也倒戈amd,让英特尔不得不重新审视与oem厂商的关系。
在过去几年里与下游企业的合作中,intel无疑是绝对主宰者,而且intel一惯善于在各个厂商之间搏弈。比如发布奔4处理器时,大力扶持tcl,制约联想等。可以说,对于intel的强势地位,众oem厂商是敢怒不敢言。 amd的崛起,让这种状况有了一些变化。一定程度上,amd成了众厂商与intel议价的筹码。
戴尔与amd的合作仅仅是开始,也许好戏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