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华商晨报主任记者 刘桐)今年1至7月,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8.1万户,同比增长9.1%。
日前,在辽宁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1至7月全省新登记
各类市场主体38.1万户
自8月中旬起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对《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执法检查。
今年1至7月,民营企业对辽宁投资674个项目,到位资金1137.9亿元,同比增长48.8%;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8.1万户,同比增长9.1%,新登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均出现较大增幅。
省、市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性政策文件,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省级层面看,共计约20部省政府规章相继出台。
各市也围绕《条例》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例如沈阳市下发了《关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意见》等100余个制度性政策文件。
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工作
取得重要进展
针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纠四风”专项整治全面开展。通过开展对9个方面91个具体问题的专项整治,干部队伍依法行政、依规办事的意识明显增强。
“办事难”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针对“证明多”等群众反映的“烦心事”开展了专项行动,压缩办证时限、降低办证费用、推动简易核名等8项任务已全部按时间节点完成。
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级法院共执结案件84138件,同比增长21.58%,执行到位122.67亿元,同比增长54.30%。
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从清理偿还政府工程款、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审批、规范招商引资政府履行行为三方面着力,推进政府诚信建设。据统计,截至2018年7月31日,全省政府欠款余额422.2亿元。其中,按国家政策口径余额327亿元,比2016年底减少865.4亿元,降幅72.6%。
案例督办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6月底,省级共受理投诉案件544件,已办结169件。
沈户籍等21项证照
办理时限全国最优
在简政放权上,2017年全省分5批次共取消调整行政职权315项。2018年,我省积极推进向重点领域赋权,向辽宁自贸试验区各片区、省沈抚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及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4个重点园区管委会赋予省级行政职权近500项。
在商事制度改革上,今年7月1日起,全面实行“32证合一”。在沈阳开展不动产登记试点,已实现“一个窗口”5个工作日办结。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5天,身份证、户籍等21项证照办理和审批服务办理时限实现了全国最优。
在服务便民化水平上,我省启动了8890政务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非紧急救助类服务平台,已在沈阳、锦州、营口3市试运行,年底前全省将全部开通。
此外,推广项目管家制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共有1130个大项目实现了代办制。
省人大常委会建议
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省人大常委会建议,从省级层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从“怕出错、不干事”的顾虑中解脱出来,让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干部受到尊重、得到重用,让不作为的人员没有市场。
建议将“政府诚信”纳入具体评价考核体系,推进“诚信辽宁”建设。加快研究建立全省统一的营商环境建设评价体系。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继续探索设立行政审批局,对于已经设立的,要按照审批职能“应划必划、应调必调”的原则,将能划转的行政审批事项和职能特别是对行政审批改革起到关键作用的事项和职能全部划到行政审批局,真正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此外,建议按照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标准推进政务服务建设,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完善商事主体综合服务平台、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早日实现政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办理。
【关注百家号乐居找房,洞悉房产市场风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