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线乡村的同行
几天前,看过这篇报道,当时觉得是篇软文,估计在推广什么自媒体培训项目。这类文章看多了,没当回事儿。
没想到,真有较真的记者去商河李庙村实地走访,而且此事千真万确!那些农村妇女,平均学历不到高二,工作地点就是农村院落。有的怀里还抱着娃,从事着都市写字楼白领一样的工种,须知,在一二线城市,这类工作岗位起码得本科,笔者这样的专科生简历都给扔出来。
这些同乡姐妹们居然玩的666,而且收入也不比一线同行差:七月份平均工资7594,比上海月均工资高462,她们说一个月上万很平常。
很多网友大跌眼镜,有的心下唏嘘。
尤其是诸多自媒体从业者,心里哇凉哇凉的。
觉得自己寒窗苦读十数载,收入连个农村妇女都不上,而且还是同一工种的情况下!
二、异曲同工之妙
她们的领头人叫李传帅,曾辗转一二线城市,从事过电脑维修等诸多工种,2016年返乡创业,选了自媒体这行,那可是黄金时代,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都火爆异常,咪蒙papi酱就在那段时间前后爆红的。
李传帅从入门打字到内容选题,篇章结构到文笔风格,甚至是视频紧急技巧,全方位的把她们培训成自媒体工人,还自己搞了一套原创检测系统。
当然,模仿的对象都是自媒体大v,非常容易传播,流量巨大。这意味着平台补贴越高。然后根据后台收益,按照比例给她们结算工资。
自媒体时代,流量为王,每人负责的自媒体账号都有数字,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量化考核都完全透明。
一线城市的自媒体小编天天绞尽脑汁选题涨粉时,她们已经开始码字了;自媒体创业青年到处听大v讲课时,她们编辑的内容已经传遍了网络。
只是,五环内自媒体人很少去看这些内容。
她们目标就是赚钱,内容简单而接地气儿,什么剧评文章小视频,娱乐八卦绯闻,什么热写什么,什么容易传播写什么。
这些内容流量不小,且收益不低,完全合规合理合法。
这活儿风吹不着雨淋不到,每天八小时,还有休息日,工资高,离家近。
作为一个初中学历的农村妇女,隔壁二嫂羡慕的不得了。
要不是李传帅已不在家,她们今下午就开车去商河取经了,不就二百公里嘛!
这创业项目短平快,批量生产内容,用原创文章检测系统过一下,没重复就推送。
不用厂房不用占地,不用引进设备不用担心政府查环保,怪不得连上级领导都去考察这事儿呢?
说真的,我都有嫉妒的眼里冒火,断断续续写了一年公众号,收益还不够交电费的。当然,我初心绝非为这几两碎银子,但看到她们在这行当挖到“金矿”,心里难免一番酸楚。
经过轮番报道,该自媒体工作室已被关停,那些村姑编辑们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回家了,自媒体圈内开始批判这种非常之low的行为:无耻抄袭,制造低俗垃圾内容,劣币驱逐良币等等话语不绝于耳。
三、五环以外的现实
中国七八亿网民,有四五亿在五六线城镇居住,有六亿网民大专以下学历,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再是一二线城市精英的天下,用户下沉已经是现实,巨大流量的来源,不仅仅是都市白领校园学生。
写字楼楼里喝着咖啡敲键盘的小资白领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你们刷的剧评,看的那些搞笑小视频,居然是一帮抱着孩子的妇女制作出来的,也许她们脚上还沾着田间泥土。
当然,这是他们看到这些报道之前。
所以,看完之后,羡慕嫉妒恨的感觉油然而生,也很正常了。
农村和妇女和都市白领输出的内容,基本并行不悖,几乎是完全割裂的领域。
就像前者在拼多多砍价后者是京东plus会员这样的差别。
因为这些报道,分享转发引起的讨论,更大范围的传播,都市精英中产们才意识到:中国还有这么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他们批量制造内容垃圾,传播低俗内容,还赚到我们大城市收入层面的薪水。
而这背后的逻辑就是互联网用户下沉到四线城镇乃至乡村,造就了头条快手抖音拼多多的崛起,海量大数据沉淀、推送算法技术支持之下,真正的实现了全民的互联网时代。而上述爆款app也让互联网精英,各路金融资本也发现了五环以外的消费群体。
从pc端到智能端,从淘宝到拼多多,互联网玩的都是流量生意,平台需要流量,流量靠的就是内容,各大平台对作者的补贴,成为其收益来源;流量做到一定规模,可吸引广告投放,足够的用户沉淀之后,就以各种类型的电商来变现。
这个基本逻辑大家都知道的啊!
爆款产生流量,而爆款产生的原因就是人性。
不论是自媒体内容,还是营销产品,都离不开一个底层框架。
女人爱漂亮,男人好美色,老人怕病怕死,父母怕孩子傻呆,男女老少都爱钱。
朋友圈和头条上传播最广的文章标题大概如下:
《夏天减肥要多喝这碗汤,5元不到就做一大碗,助消化,常喝不便秘》
《身体发出这些信号,暗示恶性高血压来了,快送医院,不然可能猝死》
《孩子有下面这几种表现,长大后往往特别有出息!》
《马云到底有多有钱?就算你每天中五百万,这辈子都不可能比他有钱!》
当然,那些零基础的农妇连这些也写不出的,可她们看电视剧啊,熟悉农村风土人情啊,在她们导师小李子的悉心指导下,她们学会通过研究大v标题博眼球,学会对爆款热文分析拆解创造出属于自己爆文,通过原创检测系统,不违背平台规则,然后推送。剩下的就是盯着数据算自己赚多少钱。
就靠着影视剧和乡土风情,这么两个普通领域,这个乡村自媒体工作室带动几十名农妇奔小康,简直就是互联网扶贫脱困的典型范例!
看看她们的推文截图:
据说这是李传帅公号截图,其中“家里喜得千金,外公不远千里来祝贺”一文有23.8万阅读量,而本号,3.8万阅读量的文章都不曾有过……清华北大高材生,乃至欧美海归们gao出来的互联网平台,并没有学历和阶层门槛,人人都可以参与创作和编辑,不论你是京沪白领还是商河农妇。
长期以来,潜意识里以都市精英自居的群体,对互联网用户下沉的大趋势并不敏感。其实农村人对互联网的拥抱早已开始,只是最近的报道,才让他们知道农村人已经”入侵”到自媒体运营这个领域了,而且做的也不算差。
原因很简单,有利益为导向,他们生产内容,贴合了自己的现实,也贴合了和自己类似群体的精神需求。其实,这对于自媒体界也是好事。
那些冷嘲热讽的,觉得农民玩不了互联网的,可以闭嘴了。觉得自己高学历高品位的小白领,尤其是搞自媒体的都市精英们,不用慨叹酸楚;你那些付费课程学完了,没得到收获,也不用心里不平衡。
人家小伙儿找的切入点不错,内容虽然下里巴人,但符合潜在用户的认知程度,所以才产生了流量,获取收益。完全符合平台规则的事儿。
真要说什么不足,就是小伙将这套模式推而广之,被网络报道之后,有人深入调查,觉得这是打擦边球,薅平台羊毛,量产的“低俗垃圾”内容不符合文化建设,消费升级的宗旨。
然而,换位思考一下,那小院里的人们,有这个意识吗?他们做的一切,都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内,网络大v洗稿,青年符号作家郭四抄袭,拼多多假货泛滥,学术界论文和高科技造假成风。
不去管这些,抓住这么一群农村人搞事儿干嘛,这客观上帮助了自媒体平台,以涉嫌低俗的理由,将他们的账号封杀,导致农妇失业。
这下,各位都市白领高兴了,觉得互联网净化了吧!
你想错了,这一番报道,全国人都知道了,给无数挣扎的自媒体工作室指明了方向:将来的县城小镇,几个毕业生窝在出租屋里,继续玩内容流量,炮制着所谓网络爆款。
除非平台加大投入,提高审核力度,不然此类内容络绎不绝。这是人性决定的,海量用户决定的,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