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百家号作者:乡村播报
农民打工难,创业更难,想要获得一个稳赚不赔的创业项目更难。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
1、重复建设过度,就会造成市场饱和,价格下跌
创业就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树立品牌的过程。一开始,自己也没有经验,经不起市场的竞争,所以一定要选择别人没有的,自己能够干起来的项目。比如秦岭高海拔地区有一种食品来源,那就是松子,低山区根本没有。商洛市有一个老板回到老家成立一个松子合作社,专门收集松子。松子的果实收购价从原来的每斤0.78元上升到2.0元,一年可收回松子果实5000万斤,加工成松子400万斤以上。如今,他购回了加工设备,加工的产品已经达到出口标准,年收入8000万元以上。他占据了市场,其他人想要超越就很难。他的目标就是把商标做成国优品牌,和东北松子一起占领东北亚、东南亚市场。
2、适合别人做的项目并不见得自己能成功
有些项目看起来不错,看见别人成功了,紧跟着别人干,最终只能带着遗憾离开。比如,白芨种植,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赔了,可是总有一部分人小打小闹成功了,然后他们迅速扩大面积,取得的成就可不是一星半点。商洛市就有一个52岁的农民,多年以前就在山坡上挖野生白芨在自己的地里栽植,慢慢地积累了经验。看见价格上扬的机会,一年内就在山坡上挖了2000斤白芨种,种了4亩地,加上原来的,一共达到8.4亩,第二年,出售白芨种苗6800斤,每斤售价100元,当年收入68万元,发展白芨5.2亩,第二年收入92万元。当价格达到120元的时候,果断出手,一次性卖掉16000斤白芨种,收入200万元,原来的26亩白芨只剩下5亩。等到白芨种苗价格下降到30元的时候,他又把自己的种苗全部扩大繁殖,和其他农户形成500亩的基地,申请了无公害认证,和一家制药企业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价格比同类产品同期高出20%。从此,他就转变了身份,以购销白芨等中药材为主要收入来源。这种创业模式谁也不能模仿,独此一家,确保了长期赢利的状态。
3、知识面太小,眼界太窄,没有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理念
毋容置疑,农民的文化水平低,没有受过专门职业技能的教育和业务培训,看到的市场只是当地,看不到外面的同类产品的竞争力,也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只是想着办法尽早盈利,却不知,等着她们的是市场无情的打压。比如生姜本来是一个好的发展项目,适合黄河故道等沙土地种植。有些恩想当然地认为他们的那里也可以大面积种植。一次性种植几百亩,到了秋季才发现,自己种植的生姜商品性能差,产量低,根本没有市场竞争力,这次创业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4、资金链断裂的后果没有考虑到
农业是一个长期项目,受市场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制约,特别是资金链的影响,一旦失败没有足够的资金,将没有后续的能力继续维持,也没有人会为你注入一分钱,虽然有可能是一个好项目,创业自然失败。
5、规模和产业链不完善
农业投入大,平均利润低下,适度的规模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在现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设想减少一半的规模,然后再次循环利用手中资源才是稳定可靠的选择。特别是农产品生产出来,需要孕育市场,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卖不出去带来的烦恼甚至比没有生产出来农产品更可恼。比如商洛市有一个不错的品牌,那就是“九眼莲”,这个连菜品种质量好,口感好,喜欢的人很多。当地有一个人一次性种植800亩,到最后有一半的莲菜都没有挖出来。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地没有那么多劳动力,即便挖出来,每人每天120元,只能挖出来100斤莲菜,成本太高,但是得市场价格只有1.5元。等到年底,价格上升到8元时,有挖不出来东西,只能干瞪眼。另外,网络销售存在质量问题等,影响力销售数量。
6、有些项目看起来不错,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没有销路
成功的经验也需要成熟的市场。商洛地区有一个人在外学会了养兔技术,在家乡投资20万元养殖肉兔。养殖成功了,然而市场上每天只能卖出不到10只兔子,送往外地又因为规模不够,而且价格不稳定。最后只能一次性拉到外地出售,创业结束。没有大市场的项目,凭什么非要去赌
你曾经创业过吗?可曾经过上述经历,很多人泪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