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两公司相互“挑刺” 每月调换区域采集信息为全国首创

信息采集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采集的效率影响着数字化城管的最终工作成效。目前,我市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由两家公司承担,两公司所负责区域每月调换,日常中机动队人员到对方区域开展信息采集,以此相互挑刺、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高采集效率。这种做法在全国是首创。
我市数字城管信息采集队伍成立于2011年,采集员出现在大街小巷,采集上报巡查中发现的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2016年,我市推行信息采集市场化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市区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工作交由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实施,组建了一支156人的专业信息采集队伍,把铜山、贾汪、鼓楼、云龙、泉山、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城区等7个区域划分为67个责任网格,进行信息采集,规避了原本信息采集中存在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情况。
为提高信息采集效率,今年7月,通过招投标,浙江中仁公司加入我市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工作。信息采集员由156人增加到260人,市区范围划分为265个责任网格,全部责任网格由北京政通和浙江中仁两家公司均分,网格相互独立、相互交叉,确保每个办事处辖区一半的网格由其中一家公司负责。
更重要的是,两家公司所负责的网格每个月要调换一次,日常中,各公司机动队人员到对方网格开展信息采集工作,通过这种机制,两公司相互挑刺、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既为城市管理挑刺,又为采集工作本身挑刺。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主任杨怀亚表示,新的机制运行效果明显,7月信息采集数量比6月增加了3000多条,增加了5%,“这种做法可以有效避免人为漏报,确保应采尽采,一点不漏。目前全国有上百个城市实行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外包,都是固定公司负责固定区域,我市这种做法尚属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