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新业态“,给顾客一个“重回”实体店的理由!

每日分享国内最新连锁资讯及管理经验,回答连锁各个行业内专业问题
实体商业的不断革新,消费和体验的不断升级,让越来越多的新兴品牌成为消费者的主流购物方式,秒变购物中心里的新宠儿。
餐饮、超市、便利店、文创、无人零售等业态所催生出的新物种,正在改变我们的消费方式。实体商业商业发展趋势,路在何方?
01
新型书店:
实体书店逆袭的新模式
历经几年“寒冬”之后,中国实体书店从被网络书店、电子书、手机阅读取代的困境中突围,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迎来新一轮突破与转型的契机。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年新开实体书店超过100家,而目前开在购物中心里的书店品牌有70个左右,它们不仅以不仅以颜值取胜,更从运营模式、业态融合、品类创新、主题营造、增值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多元化创新。
有报告显示,在进驻购物中心的文创品牌中,书店品牌数量占比最高,占26%,是购物中心最青睐的文创业态。
新型书店的核心竞争力:
会跨界、更会融合:跨界与融合是新型书店的特质,与咖啡、美学、沙龙、讲座、教育等丰富内容进行跨界拓展,不断创新和丰富内涵及体验;
从单一售书转向多元复合业态:打造兼具文化属性和多元体验的文化生活空间,丰富人们的线下体验和精神生活,升级为综合性的文化场所。
典型案例:
诚品书店台北文化地标,文化业态只占30%
2015年11月29日,大陆首家诚品书店旗舰店在苏州开业,据了解,这是是诚品集团的第46家门店,也是第一家诚品自持物业的门店。总面积达5.6万平米的综合体中,书店占据了1.5万平米,剩余的面积由文具店、咖啡馆、餐饮、服装店、家居店、展览馆等组成。
整个诚品业态分布中,零售占40%,餐饮占25%,文化和生活服务分别占30%和5%。诚品苏州另辟四处特色空间,和三家店中店,让烹饪实演、手作体验和音乐艺术展演等轮番上演,呈现阅读与生活的连结。
钟书阁传统书店转型标杆,被誉为“最美书店”
2013年在上海泰晤士小镇开业后继续扩张,陆续挺进成都、苏州、无锡、西安等城市。作为老牌连锁书店——钟书书店的转型产品,钟书阁逐渐成为一个文化地标,还被视作中国实体书店转型的一个标杆。
泰晤士小镇店内的九宫格书、回字形书、书的阶梯、立面字墙等特色风格营造出了书天书地的感觉,吸引了不少人慕名拍照。除了“高颜值”、“最美书店”、“文艺范”等评价外,钟书阁各个门店均有自身的特色,结合每所城市的文化特点,呈现出创新、多元化的设计风格。
西西弗书店阅读体验式书店、统一的门店风格
诞生于1993年,经过二十多年发展,西西弗书店经营范围涉猎图书零售、图书定制出版、咖啡饮品、文化创意产品等多个文化领域,并以阅读体验式书店为主要经营形态。
每个门店设计相似,店内空间规划包含“park书店”、“矢量咖啡”、“不二生活”、“7&12阅听课”等子品牌空间。
物外书店中国传统合院建筑设计,极具人文气息
2015年1月31日,武汉本土书店品牌物外书店在汉阳王家湾商圈人信汇购物中心开业。由台湾建筑界泰斗、诚品书店设计师李玮珉操刀设计,主色系为深棕色,以天井为中心,形成中国传统合院建筑形式,营造出知识殿堂的氛围,阅读空间10,000㎡,藏书4万余种12万册。书店每个周末都会举办各种读书分享、沙龙、文学、艺术、作家等人士来此演讲活动。
02
手作文创:
购物中心客流和颜值担当
文创作为新兴业态,保持着快速又稳定的增长态势,并有成为主流消费的趋势。据统计,2015年~2017年全国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文创业态占比由0.5%上升至1.5%。
手作文创的竞争秘诀:
颜值要高:高颜值才能在第一时间笼络80后、90后、95后消费者的芳心;
深耕社群运营,热衷做社群活动:毕竟一个消费者对品牌所产生的好感,除了产品的调性和体验感与其相符以外,还有品牌跟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专业内容与商业经营要打通平衡:创业者均是科班出身,思想和体验内容很专业,但由于没有实体商业经营的经验,使得很难将自己的思想真正落地在实体中,实现变现。
手作品牌成客流担当 diy画室体验呈规模性发展
盘点全国新兴手作品牌,发现目前主流品牌的门店数量都不相上下,但从市场影响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上,画室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频率较高。据赢商网统计,在一线城市的部分标杆购物中心中,画室的重复消费率达30%~40%。
而且手作品牌开店门槛不高,品牌种类颇为丰富,品牌数量也比传统文创书店要多,选址上更是从街边小巷里“升级”至各大中高端购物中心。
典型案例:
painting tower、三浅陶社线上下共同撬动消费场景
2015年成立的painting tower,是主打自助油画为产品特色的手作品牌,同时将开通线上业务,将一些体验门槛并不高的产品项目转移线上,开通线上制作体验,解决消费者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
目前,painting tower在全国有9家门店,门店面积在120~300㎡不等,客单价100~230元,最高一天真正在店内消费体验的人次达到150人,节假日翻台3次。另外,painting tower还增设了2家定位儿童的子品牌。
2006年,三浅陶社成立,其是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手工+零售陶艺品牌。品牌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来撬动消费场景,进驻淘宝平台,成为线上热门门店;线下进驻武汉k11等高质量的购物中心,并且采用五种体验模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美深绘馆、abc cooking studio瞄准特定客户群进行深耕
2016年成立的美深绘馆是集合了绘画体验、教学、艺术创意、咖啡阅读文化、艺术展览、人文讲座、零售(比如,定制手机壳、抱枕、马克杯等)的文艺综合体验空间。客群定位在都市群体,并分为散客和团体客户两个方向,后者以团体课程为主要体验,组成小班制,加强社交属性。另外,还开放绘品定制。
abc cooking studio创立于1985年,也许是起源于日本的缘故,其客群定位在白领、已婚妈妈、情侣等女性人群,通过教授料理、面包、蛋糕、和菓子的制作技法以及相关饮食文化知识为契机,掘金消费市场。据了解,目前,abc cooking studio在日本拥有超过135家教室、全球范围活跃会员数量30余万人。
全爱工匠、骊作手制将diy和手工制作升华
2014年10月,全爱工匠创立于北京,是一个基于消费升级上的文化创意零售品牌,包括手工diy+珠宝零售。手工体验课客单价 200~300元,零售客单价1000 元,年度流水在1000万左右,利润300万。为此,全爱工匠受到资本青睐,于2017年9月,获得远镜创投、集结号资本2000万元的a轮融资。特别地,全爱工匠的c 端用户通过课程进阶,可成为“设计师”,这些“设计师”再和全爱一起服务 c 端。
骊作手制是一家以皮具制作为主要产品特色的手作品牌。据介绍,自2015年7月创立以来,就已经吸引了超过2000人次到店体验,体验手工皮具制作商品超过百件。
03
新茶饮
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星巴克”
2017年,喜茶、奈雪の茶等品牌的持续走红,新茶饮在行业内抢足了风头之余,也让消费者在饮品上带来更多的选择。同时,ta们的新商业模式也把茶饮这一偏向小众的品类推向了行业新风口。
新茶饮的竞争秘诀
瞄准85后、90后这一年轻消费群体这类群体追求健康、有个性的生活方式。因此新茶饮品牌在原料选取上,也是采用优质、新鲜、健康的材料为主。
空间体验上更加讲究在空间体验上,新茶饮门店普遍把单店面积从从15至20平方米扩大到80至350平方米。在门店装修方面,保持统一的vi和品牌调性的前提下,还脑洞打开打造多家主题店,满足年轻群体追求轻奢的心理
新茶饮“网红”品牌
以喜茶、奈雪の茶、煮叶为典型代表的新茶饮品牌的出现,从门店空间、产品品质、管理模式等方面改写了茶饮低端消费的历史,同时也摆脱传统茶文化的束缚,使传统中国茶焕发新活力,进阶时尚消费、品牌消费。
喜茶:探索空间的意义
喜茶在注重产品的前提下,把空间体验纳入到品牌文化建设:喜茶不仅是一杯茶饮,环境和消费体验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以白灰为主调的标准店外,喜茶还推出了heytea pink、黑金店、lab概念店、喜茶热麦旗舰店,甚至还有不同主题的线下快闪店……在空间打造上,可以看出喜茶一直敢于突破,引领潮流。
奈雪の茶:首创“茶+软欧包”产品模式
很多新茶饮的入局者,都把产品重点放在“茶”身上。而2015年创立的奈雪の茶,则首创推出“茶+软欧包”模式。“我要顾客记住我的茶饮,也要顾客记住我的面包,我们把两款都做到极致。” 奈雪の茶创始人赵林表示。
目前,奈雪の茶“一茶一欧包”成为很多顾客到奈雪の茶消费的标配,这种产品定位已经深入消费者心智。近日,奈雪の茶已完成亿元规模a+轮融资,估值60亿,成为茶饮界中首个独角兽品牌。
煮叶:企业发展注入星巴克管理模式
除了打造“第三空间”之外,煮叶还深入中国各大茶产地调研,建立如星巴克般的采购体系。产品都具有sop(标准操作程序);在人才管理体系方面,煮叶也像星巴克那样培养人才。企业设置了一个“煮茶师”的专业考级体系。进入企业,就要求学习煮叶编写的两本茶教材,员工需要不断学习茶的知识,经营知识,定期进行考试。
04
快时尚餐饮
好看、好玩、性价比高
在一个全民“喜新厌旧”的时代,升级换代成为了餐饮行业的一道难题。近年来,一批快时尚餐饮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市场快速扩张,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吃的方式。
“快时尚”餐饮的竞争秘诀
价格亲民、菜品新颖 快时尚餐饮的人均消费都在50元—100元左右,高性价比永远是制胜法宝,加上菜品丰富新颖、薄利多销,提高“翻台率”,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走年轻化消费路线  相对于人气同样颇高的大众餐饮,80、90后的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更具设计感、风格多样化的快时尚餐厅,而且他们大多数也热衷于排队就餐。
发展副线品牌  随着餐饮市场竞争的加剧,快时尚餐饮品牌纷纷开启多品牌经营格局,推出不同品类的子品牌,更全方位的覆盖更多的消费群体,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专注单一品类,抢占细分市场 如今的餐饮业开始向小而精发展,快时尚餐饮开始流行向个性化单一品类转型。在大品类里做创新,创立小品类。
餐饮大牌试水快时尚餐饮 抢占市场份额
外婆家、57度湘多品牌战略发展
作为快时尚餐厅的代表品牌,外婆家选择发展多品牌战略,首开“快时尚餐饮”的先河。最近几年外婆家餐饮连锁机构旗下先后推出了指福门、第二乐章、金牌外婆家、炉鱼、锅小二、穿越、柴田西点、uncle5、三千尺、动手吧、锅殿、蒸年青、宴西湖、你别走、杭儿风、哺哺拉面等十多个副牌,人均55元的外婆家翻台率高达600%—800%。
与外婆家有类似发展战略的还有长沙57度湘,以“没有门槛”的消费观念、明亮风格、体验式服务菜品丰富为奠基。先后推出了好食上、海食上、水货餐厅、我爱鱼头、好食上青年餐厅、小猪猪烤肉、鱼乐水产共8个品牌,面向全国一二线城市布局。57度湘的翻台率更是达到了400%—600%,人均100元的客单价,而爆销单品价格低至2元。
麦香村、小大董:不断推陈出新
西贝莜面村去年也开始加入探索“快时尚餐饮”的行列,推出新品牌“麦香村”,并在北京三里屯开出60平米的首店,简约的装修,提倡健康餐饮的理念,采用自动化点餐系统,品牌创始人贾国龙更许下要开出10万+家店的愿景。
大董旗下的小大董,沿袭了大董的一贯的精致时尚环境,走年轻化消费路线,目标客群是白领阶层,开业初期400平米的门店日均营业额就已超过7万元 ,所有菜品采用中央厨房配送。
05
无人零售:
黑科技加持,巨头蜂拥
提及2017年的实体商业,“无人经济”无疑是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
市场上出现的无人经济包括有“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无人ktv”、“无人健生房”等多种形式。其中,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等此类形式的“无人零售”尤为常见。
从目前的无人零售市场来看,除了亚马逊、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争相入局外,大润发、永辉、苏宁等众多实体商业也同样在分食这块大蛋糕。
典型品牌
amazon go:亚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