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乱象丛生现状

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乱象丛生现状
蒋成博
作者练功图现代意义的健康管理概念,于20世纪20年代末起源于美国,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至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盛,2003年前后逐渐传入中国,至今已经十五年了。近十年来,出现爆炸式、井喷式发展态势,呈现出一派蓬勃繁荣景象。有人高呼“好得很”,有人则说“糟得很”。
究竟“好得很”,还是“糟得很”,我们且不议论。但两者交织而成乱象丛生现象,却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为“四大乱象”:
一、管理乱象
现代意义的健康管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传入中国,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行政管理的挑战。国家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以至于出现行政管理定位不明,多头管理的局面,使进入市场化的“健康管理”,像一个无头的苍蝇,嗡嗡乱叫,到处乱窜。
健康管理究竟属于哪一个行业?医疗行业,非医疗行业?或者二者兼有?众说不一。迄今为止,很多地方的工商管理部门均无“健康管理”条目,企业无法注册健康管理公司,注册了的,大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打个健康管理的时髦招牌,做个“健康体检”,卖个“健康器械”,美容养生用品,保健食品一类,如此等等,忽悠一下国人罢了。
因此,健康管理定位不明,多头管理乱象,是我国健康管理乱象丛生的薄弱环节,急需明确定位,统一法律、法规,以便规范管理。
从国家行政管理角度看,健康管理是一个和医疗卫生管理密不可分,事关国人健康的头等大事,属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的范畴,而不是非医疗卫生部门的事情。
那种把健康管理划分为医学和非医学两块的做法,是非常轻率和不负责任的,容易滋生伪健康管理,造成美容、食品、餐饮、洗浴、房地产等多个非医学行业齐做健康管理的乱象。例如时下的许多“美容企业”,都在大肆渲染其美容产品的医疗、保健功效,以健康管理为名,暗地里从事非法的医疗活动。更有甚者,竟然宣称酵素可以治百病。养生、保健或健康管理市场的管理乱象,由此可见一斑。
二、学术乱象
中国健康管理的学术现状是教材众多,有术无学。我们初步统计显示,各大高等院校编写的健康管理学、健康管理师教材以及健康管理相关书目,多达30多部。但内容雷同,大都是医学及其相关知识的抄袭、罗列,毫无创新和创意。既缺乏学术高度,又缺乏实践深度和广度,有术无学,没有形成完整的学术体系、流派,没有真正的学术领头人。最活跃的,是一批健康管理市场营销“专家”,鲜有真正的健康管理思想家、理论家和实践家。
三、人才乱象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从当时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蓬勃发展,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合理,高等医药院校林立,各级医院设施配套齐全,中西医人才济济,形成了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然而,健康管理行业,却迥然不同。一是行政管理定位不明,相应法律、法规缺位;二是只有一家民办“健康管理学院”;三是健康管理培训机构林立,健康管理师资格证书乱发。健康管理资格证书漫天乱飞,持证人健康管理水平虚多实少,绝大多数都成为美容、保健品企业的市场“卖手”。
四、实践乱象
健康管理应用实践方面,靠健康管理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特色很少,忽悠很多,乱象丛生。
一是健康管理教育培训机构。他们打着健康管理培训的名义,以培训发证的形式,即以卖资格证的形式坐收渔利。
二是健康管理咨询公司。他们打着健康管理咨询的招牌,花钱卖个健康管理师资格证书,代理几个保健产品或保健用品,从中牟取暴利。
三是美容、餐饮、食品、洗浴、“特色”按摩店,以及一些房地产公司,打着健康管理或保健、养生、中医的招牌,采取忽悠营销的方式,大肆销售所谓的养生、保健产品,欺骗国人,非法牟利。
2017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