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根据《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的数据显示,中国水能资源的技术可开发量达5.42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无论在水电装机容量、水电发电量还是在水电站建设规模、水电站建造技术水平等方面,目前中国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水电分布情况
我国大型流域水电站的开发是根据国家统一规划进行,主要采取梯级滚动开发模式。根据中国十三大水电基地发展规划,我国大型流域水电站主要分布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长江上游、南盘江红水河、湘西、澜沧江干流、黄河上游、黄河北干流、闽浙赣、东北、怒江十三大水电基地,这十三大水电基地集中了我国近一半的水力资源。
2006-2016年中国装机容量情况
我国装机容量及发电量的电源构成情况
( 截至2016年底 )
2、水电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的水电行业经历了百年发展历程 。
云南石龙坝水电站于1908年8月开工,1912年5月发电,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座水电站。1912年投产发电时装机容量为480千瓦,后经7次扩建,1958年装机容量达到6,000千瓦,至今石龙坝水电站仍在正常运行。
受战争的影响,解放前我国水电行业的发展较为缓慢,截至1949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仅为36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
新中国成立后,水电行业翻开了新的篇章 。
1957年4月开工的新安江水电站,是中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
1958年9月,中国首座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在黄河上游开工建设,同时,下游的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也相继开工兴建。
1975年,百万千瓦级的刘家峡水电站建成,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成为中国水电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此后中国又陆续建成了一批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
截至1978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867万千瓦,年发电量496亿千瓦时。
改革开放后,中国水电开发引入了业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等市场化机制,水电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80年代,广蓄、岩滩、漫湾、隔河岩、水口等“五朵金花”相继建成;
90年代,五强溪、李家峡、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
截至2000年底,随着万家寨、二滩、小浪底、天生桥、大朝山等一大批水电站相继建成投产,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7,700万千瓦,超过加拿大成为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