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部崛起的整体发展战略下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网友有话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但是,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也日益显现。1978年东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是西部的1.86倍、中部的1.56倍,到2007年分别扩大到2.39倍和2.05倍。如何改善环境、转化资源、提升中部各省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中部各省面临的一大难题。 中部六省的统计数据,根据统计规则和专家意见,构建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国民经济发展、对外经济活动、科技创新、人口因素五大类别,总共42项细分指标的投资竞争力评价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实证评价中部各省的外商投资环境,并找出对各省影响较大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各省外商投资环境,并促进中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 1.1 指标选取 外商投资环境的好坏不仅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更取决于当地人口、经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与客观性,选取了涉及五大类别的42项细分指标,具体指标见上表(1),zi(i=1,2…10)代表自然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ji (i=1,2…11)代表国民经济发展状况,wi (i=1,2…13)代表对外经济联系,ki(i=1,2…5)代表科教创新,ri(i=1,2,3)代表人口因素。所选变量除r2为2007年数据外,其他原始数据均来自各省2008年度统计公报,比值则是经过相应数据计算得来。 1.2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因子分析法来评价中部六省的外商投资环境,并通过综合因子得分对六省的外商投资竞争力进行排名。数据分析过程在统计软件spss13.0中进行。因子分析的原理就是用少数几个共性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运用因子分析,就可以很方便地从多个变量中找出影响外商投资环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进而找出改进的对策。
由于各个变量的度量单位各异,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在spss13.0中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统计结果显示,五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15.526、11.256、8.055、4.523以及2.641,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6.967%、26.8%、19.178%、10.768%以及6.287%,5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100%,完全包含了42个原始变量的信息,可见公因子的提取是合理有效的。 与第一个公因子fac1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7以上的有13个变量,相关度达0.9以上的四个变量为j1(地区生产总值)、z5(城市用气普及率)、j8(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以及k5(万人拥有高校数),可解释为综合经济因子。影响第二个公因子fac2的主要变量有11个,相关度达0.85以上的四个变量为j10(城镇年人均消费支出)、z4(自来水供应量)、w13(外国旅游者人数)以及z1(自然地理位置),可解释为自然因子。与第三个公因子fac3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7以上的有10个变量,相关度达0.9的四个变量分别为w2(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w3(外方注册资本)、w1(外商投资总额)以及w5(三资企业占总资产比重),该因子可解释为外商因子。与第四个公因子fac4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7以上的有5个变量,相关度最大的四个变量分别为j3(人均gdp)、k4(人均教育经费)、r2(15-64岁人口比重)以及k3(万名职工专业技术人员数),该因子可解释为人力资源因子。与第五个公因子fac5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7以上的有3个变量,相关度最大的两个变量分别为w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货物进出口总额)、w10(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分货物进出口总额),该因子可解释为贸易因子。
  根据上述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综合得分居于首位的河南省在综合经济因子上的表现远好于中部其他5省,占据着绝对优势。这主要得益于河南省自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大力实行产业转移,加大政策优惠和优秀人才的引进等一系列措施。 (2)湖北省以微弱的差异居于综合得分的第二位,但是在自然地理位置以及外商因子中位列首位,同时其他三方面的得分均位于第二位。湖北省自古以来均为水陆交通要道,素有“九省通衢”的美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湖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武汉自明清以来即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商业重镇之一,而且汉口曾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通商口岸。在科教方面,湖北高校众多,人力资本优势明显,但是一直以来,湖北人才外流比例较大,而且近几年湖北的发展变革速度较慢,这可能就是导致其综合得分不敌河南的原因。 3)湖北省的外商投资环境综合得分远不及河南和湖北,但是又明显优于其他三省,居于综合排名的第三位。从单个公因子得分来看,湖南的地理区位条件较好,但是综合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等因素则较为平庸。 (4)江西、安徽得分较为相近,排名分别为第四、第五,尽管从地理区位来看,两者分别毗邻经济发达的省份浙江和福建,但是整体外商投资环境并不突出。这与两省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省域现有经济状况、自然地理区位以及人力资源因素都影响着外商投资环境的好坏。 (5)山西除了人力资源以及贸易因子外,各单项因子得分均位于中部六省的底层,综合排名位第六名。这主要是因为山西省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也不便利,长期以来的主导产业为煤炭开采与出口,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产值高达61.48%。尽管其人均gdp位于六省之首,但是其人口总量仅为河南的35.9%,湖北的59.3%。因而山西整体的自然经济环境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较小。
如何在中部崛起的整体发展战略下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外商资本的引入,促进各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呢?本文根据上述因子分析的结果给出以下建议: (1)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无论是就单个省份,还是对中部区域而言,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吸引外商投资必不可少的条件。 (2)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迎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浪潮。随着中央政策的引导,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将掀起新一轮向中西部转移的热潮,许多跨国企业的生产基地也将随之向中西部转移,中部各省应该抓住这个吸引外商投资的机遇,利用外资来加速自身经济的发展。 (3)加强人才的保留与引进措施。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不仅为构建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构建自主创新产业。在吸引外商投资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以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为优势,而应该逐步建立起自主创新的科技优势,以科技优势吸引外资的进入。 (5)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尽管吸引大量外商投资有利于促进各省的经济发展,但是也应该坚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本准则,因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不仅要考虑到现阶段的经济利益,而且应该考虑到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 (6)加强区域合作,走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中部六省应该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进一步改善六省之间的交通状况,加强区域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在实现整体区域竞争力提升的同时实现各省的优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