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枪击案件发生已近半月,在媒体、网友和老百姓的强烈关注下不断发酵,今日中午终于在CCTV13看到的此次案件的监控视频记录,调查报告也出炉了,总之枪击案过程得到了还原,案件也得到了定性,风波将逐渐消散。可是不对啊,细细琢磨下笔者心头浮现出几个区别官方调查的枪击案之异解,详细如下请网友们评判:
(一) 安检人员:1-案发当日为五一节假日高峰期,当事车站内的安检人员和铁路职员统统在梦游,未进行有效拦阻和劝解,直接将死者推给了当值警官,失去了第一道非武装执勤防线作用,实际直接纵容了死者的后续行为,是失职的;2-当死者与警官在扭打冲突的近5分钟内无一人进行协助,又再是失职。
(二) 站内乘客:国人的看客心理,不见义勇为帮助警官去制服死者,间接也激发了死者的后续行为。
(三) 警员力量:案发当日为五一节假日高峰期,一个县级车站内配属的警察执勤力量,在案发时居然只有一名警官来执勤处警,多么不可思议。事实就是其余警官去吃午饭了,案发时只当事警官在值班。调查报告无结论。
(四) 枪支弹药:由视频看,1-警官的配枪应为制式枪支,非警用转轮枪支(不知对否)。2-由开枪结果死者当场毙命来判断应为制式实弹。调查报告无结论。
(五) 死者(本文不论他是否是个病人):1-购票后去了饭店午饭时有否饮酒?从视频看他饭后抽烟走路姿势有趔趄感估计是饮酒了的。2-死者进入站内过去十几分钟后从厕所出来,发生了什么他又看到了什么?以至于死者要用推车去阻挡安检出闸口?难道真如原先新闻报导那样,在其母亲实名安检登记时,因其是长期上访人员而被拒绝,死者在酒精强烈作用下做出的激愤行为,调查报告无结论。其实尸检很简单,但现在却成了永远的秘密,哪怕家属以后交待清楚也不起任何作用了。或者警方有尸检只是不想公布结果(死者饮酒了)而已。
在这笔者只想再唠叨讲讲(三)、(四)两点,因为涉及武装力量。请网友们想一想会有多么地可怕!A-如果案发时是暴恐案件,哪怕仅仅是群体性治安案件,一名警官的执勤力量有多少作用?如果枪支弹药被抢夺走怎么办?B-为什么不配备电击枪支?为什么不配用非致命弹头(如橡皮弹头、闪光音爆弹头、辣椒水弹头等)?为什么不配备非致命性警具(如网枪、辣椒水喷灌、电击警棍、手铐等警具?如果发生流弹死(伤)人怎么办?如果警官经验不足(或精神高度紧张)致子弹全击发怎么办?C-如何科学合理的配备警械……一切的工作成效由思维和管理得来的,警械设备再高端,警员再优秀,失去了防范意识和有效管理都是徒劳的。
该案件对政府和百姓来说起了警醒作用,希望咱绍兴不出现类似案件。
新闻来源: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hljqaqjayy/
不要问的太多!没事多看看书!
其他警察去哪里了?要是旁人或来几个警察参与协助,共同制止他,就不会发生枪击致死案,最多以扰乱公共秩序和阻饶警察执法处以拘留几天。同意支持楼主观点!
该案件的发生本质其实很简单,就目前新闻报导而言(不论死者),说白了就是:首先现场铁路职工(含安检人员)的失职,其次是现场警员大范围的脱岗和当事警官的处警能力,最后是全体候车乘客的冷漠,职、警、民三关均失守造成的枪击案。当地警方为什么迟迟不敢公布视频监控,真正原因就是第一第二两个,而因为公布的勇气缺失再造成舆论阵地的丢失,被动半个月毫无公信可言,直到最高部门下令公布(爹爹出来擦屁股)。
案件造成的后果不会随着视频公布、调查报告出台而消亡。
我想(1)结合案件调查揪出一批铁路、公安的渎职(腐败)干部,惩戒当班警队警员,修正执勤制度并严格监管。(2)因为这次枪击案不光对政府部门具有警示作用,也兼具有示范效应(别有用心者或暴恐组织),估计这也是不公布视频的原因之一?。(3)公共场所的安保防暴漏洞实在是太大了,大的让老百姓非常恐惧,需要及时地科学地合理地封堵漏洞。(4)需要赔育公民的素质。
贴文笔者之所以取“另解”一名,意思其实就是案件发生的实质和需要防范的地方。
当然被抓的那位县官只是这次枪击案舆情监督下的小插曲。
后续新闻报导将支持笔者的论断,即以血的教训为代价,证明这是一个本不该发生的案件,而不作为又警示我们类似案件还会发生。
只要按照法律程序处理此事,相信老百姓会理解的。
后续新闻报导,揭示案件发生实质,论证了笔者的贴文。
1、http://news.ifeng.com/a/20150515/43759827_0.shtml
2、http://news.ifeng.com/a/20150515/43760676_0.shtml
你只看到只是一个剪切的视频,大裤衩连公布完整视频的勇气的都没有,真实的情况是打死者是一个有上访记录的人,被当地录入黑名单,首先拦截不让他上车,激化矛盾,才导致死者堵塞通道,警察实施殴打,这些视频大裤衩都不敢公布,只选择性的公布了后者......
http://news.ifeng.com/a/20150515/43764968_0.shtml 央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