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说到底是一种经济民主的实现机制。因此,不同国家的行业协会模式主要取决于不同的法律制度和不同的民主形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迅速,在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行业自律、创新社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一些行业协会商会还存在政会不分、管办一体、治理结构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创新发展不足、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等相关政策指导文件,主要目的在于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促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发展。
国内外协会的做法
国际上行业协会的运行模式,主要归纳为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水平模式”,一种是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垂直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水平模式”是一种主要以企业自发组织、自愿参加维特的行业协会模式,具有较强的民间性,政府对刺激不干预,也不与资助,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技术与信息服务,协调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实力强劲的行业协会与立法、议会保持密切联系,形成长期以来美国人所推崇的以“对立——制衡”为原则的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
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垂直模式”是一种政府行政作用参与其中、大企业起主导、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行业协会模式。其突出特点时强调政府的推动作用。行业协会具有庞大的组织机构和较高的组织化程度,协会的覆盖面广。政府与行业协会是中合作协调关系。各国的行业协会的职能无非是以下三种。
一是服务职能。其首要任务就是向会员提供各种服务,包括信息、咨询、法律方面的服务;组织对企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服务;沟通国际联络渠道等。
二是协调职能。一方面,在协会内部,要维护会员之间公平竞争的权利,对会员进行必要的协调,反对不同平竞争,甚至制定一些行规或公约,进行集体的自我约束,保证正常的生产和销售次序;另一方面,在协会外部,代表会员们的利益,协会同其他商会、协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三是纽带职能。即成为沟通企业与政府之间双向联系的纽带。行业协会可以接受政府委托,执行一部分管理职能,但更多的情况是在其会员中贯彻政府的宏观管理意图和经济政策,敦促会员遵守国家法规和职业道德等。与此同时,又代表企业的利益,反映企业的要求,向政府提出建议。
行业协会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会费,通常占总经费的50%-90%;二是专业活动收入,如培训、发行刊物和出版物等;但是社会捐款,这部分既不固定,比例也较小。此外,还有一些协会由政府部门提供经费,政府不宜做的事务交给协会去办,专款专用。
行业协会与企业的不同点,在于它的非营利性。对于他的成员来讲,他只是一个服务机构。如果是盈利性组织,那就变成了行业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资企业了。通常国外的行业协会实行的是理事会决策下的秘书长执行制。协会主席轮流坐庄,秘书长受雇于协会,执行协会的决策。在决策上,通常是通过专业小组或专业委员会提供依据,主席会议进行决策。决策结果交由秘书长执行。既然是非营利组织,会费的收入通常并不丰厚。需要进行活动时,往往是大家坐在一起进行论证,然后由企业进行资助。资助是自愿的。这个时候秘书长的作用就比较大了。他可能要协调协会内的大企业,大家根据情况分担。
从媒体人角度看协会,总结概括为:花大家的钱,办行业的事,商业化运作,非营利。对前两句话,我们比较好理解,对后两句话,国内的协会有一个误区。其实商业化运作与非营利目的并不矛盾。商业化运作只是一种经营思路,因此,协会并不排除商业化的运作。后续有时间在与大家详细分享协会社群等运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