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瘦高高,面容和善,说话风趣,在小区里走上一圈,不少居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他就是柯桥裕民小区的平国勇,不少居民都爱叫他“老娘舅”。
今年64岁的平国勇,早年在萧山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退休后就到柯桥与儿子一家一起居住。小区里谁家维权遇到难题前来咨询,他总是耐心讲解,热情帮忙。
邻里纠纷的热心调解员
去年10月,小区胡师傅家自来水管破裂漏水,导致楼下小赵家“水漫金山”。事后,小赵找到胡师傅要求索赔3万元。但是胡师傅家经济状况不好,拿不出这么多钱,无奈之下就找平国勇帮忙。
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当天晚上,平国勇就把胡师傅和小赵夫妻叫到自己家,开了个“调解会”。
“考虑到胡师傅马上来道歉,处理态度也很积极,我们已经要得很少了。现在装修费真的贵,我们并没有多要赔偿。”小赵说,大家都是邻居,他并没有多要钱。
但胡师傅家经济实在困难,他最多只能赔偿1万元,而且还得向亲戚借。
因为赔偿数额差距大,调解陷入了僵局。于是,平国勇安排双方先休息一下,喝杯茶,自己利用这个时间分头给两方做思想工作。
“小赵啊,按照你们受损失的情况来看,赔偿数额确实不算高。但是胡师傅家的情况你可能不太了解,他没有固定工作,只是收点废品。老伴身体也不好,长期要吃药,经济实在困难。”平国勇的一席话,让小赵夫妻都沉默了。他趁热打铁,又补充道:“你们夫妻俩工作稳定,在单位又都是骨干,平时社区组织活动也很有爱心,胡师傅家实在经济困难,钱财是小事,人情面子长,能减少就尽量给减少一点。”
经过劝说,小赵夫妻俩一下子就把索赔金额降到了1万5千元。
平国勇接着又做胡师傅的工作。“如果小赵真要起诉的话,法院判多少,就得赔多少。他们降到这个数已经很让步了。”最后,双方在平国勇的见证下,就赔偿达成了一致。
希望建一个调解工作室
在小区里,平国勇和邻居们聊天也总能讲到法律知识。
夏天的傍晚,大伙儿在小区空地上纳凉时,平国勇一坐下,“普法讲座”就开始了。有时候,大家提出和法律相关的问题,平国勇也总是结合法律知识,从一个问题,讲到多个法律知识,还结合生活实际,通俗易懂,从不就事论事。
“我希望找几个人,组一个义务调解工作室,帮本小区和附近居民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司法难题。”平国勇说,他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发挥余热,为大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