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许多实体商户受到了冲击,整体增速下滑。下面有一组数据能很好的说明这一点:
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零售百强企业实现销售额41292.6亿元,同比增长22.4%,增速较上年下降3.8个百分点。而零售百强企业中7家电商销售规模达到1723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6.2%,占百强整体销售的比重为41.7%,较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对百强整体销售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7%。6家“实体+电商型”企业也实现同比15.8%的增速。
2015年国家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此时,一些传统实体行业开始纷纷寻求转型,在“互联网+实体”的转型过程中很多企业取得了成功,一批知名品牌成功转型成了电商、微商或其他“互联网+实体”型企业;但也不否认有很多品牌、企业转型失败,而这些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呢?
2016云栖大会开幕 马云演讲提新零售、新制造等五新理念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现身大会主论坛并发表演讲并提出五个“新”。“第一个是新零售,线上、线下以及物流的结合才会诞生新零售,新零售诞生后又会对纯电商和纯线下产生冲击。”马云提到: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
移动互联新零售时代已来,不进则退。如何把握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平衡点?品牌转型又有哪些新模式?
这个问题才是我们重点要探讨的问题,先说说马云眼中的新零售。马云接受央视财经专访时表示,新零售的核心就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人、货、仓、配的结合,虚和实的结合。他还表示,未来中国60%-80%的零售是新零售 。不难理解马云眼中的新零售是属于“互联网+实体”的范畴,这与国家战略是高度吻合的,也是大势所趋,因此一呼百应。同年,京东开展了“京东下乡”,开设自己的线下超市,许多实体行业转型成功的企业也纷纷效仿。
2018年仍然在尝试转型的传统实体行业又该怎么做才能追上他们的脚步呢?
不难理解“互联网+”的概念,首先得是互联网企业,然后再谈+什么,+餐饮也好,+医疗也罢,不论加什么都得先基于互联网吧,如果企业不具备良好的互联网属性,那么+实体,无从谈起,这正是多年来苦苦摸索转型,而屡屡失败的传统企业的主要原因。
谈到怎么用互联网+好原来的生意,不是随便说说,提提口号,就能成功的,也许这句话会有很多企业家都深有感触吧。那么,有没有想过另外一个问题:“互联网+”一定适合我现在的生意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不是所有的生意都适合“互联网+”原因没必要多解释。
也许“+互联网”才是最好的选择,“+互联网”是指的以传统实体生意为核心,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形式将原来的生意发扬光大,核心是做好原来的实体生意,通过线上的方式更多的引流到实体中去,让互联网更好的服务于实体。
施行措施有以下3种:
一、专业外包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个有点像开淘宝店找“淘宝客”来推广店铺的道理。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专业的互联网服务商,来帮助企业实现线上推广、销售,现在国内已经有很多购买服务商的平台做的很好了,相信这个不难找到专业的人。
二、自主运营
自主开发运营的成本有点高,但优点是自己可以完全掌控。这种推广的渠道有很多,比如:自媒体,微商城,直播平台等等,就拿开发和管理自有社交商城来说吧,微商城和小程序都是可以考虑的,只不过小程序的普及率目前来看还比较低,也许未来会很火,这也不好说。
三、平台搭乘
平台搭乘也许是最好的方式,只不过现在目前国内“+互联网”类的微平台或app平台实在太少了,而且都还不太成熟,但将来必然是趋势。这类平台将实体资源整合,把实体商户的优惠信息发送给用户,吸引用户到店消费,这时候实体商户和平台对用户是高度共享的。商户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各种活动吸引用户到店消费,这有点类似于实体店小淘宝的概念,但不是基于“互联网+”,而是基于实体店。
目前,了解到这类平台像“蛛网惠”就是以每一个城市为单位,为实体商家带来创新的营销活动,为用户带来省钱、有趣的消费体验。这类平台重新定位实体市场的需求及整合方式;让用户都能在手机上第一时间掌握周边店的资源,用户可以实现预定预约、红包抵扣、积分兑换。商户可以发起砍价、拼团、抽奖、扫码一条街等功能。与美团、饿了么这类的平台还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