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朋友圈在疯传建行数字人民币钱包的谍照,建设银行数字货币个人钱包已经上线,用户可以绑定银行卡直接开通。坎通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于是亲自进行了一番体验!
坎通首先登陆了建行app账号,搜索数字货币,点击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
开通后进入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带有中国人民银行标识的主模块,上面有我们常见的“付款”、“收款”、“扫一扫”和“转账”,下面有“收付款”和“我的”两大按钮,非常简洁。
点击“我的”按钮,进入了钱包管理界面,这里能看到自己的钱包编号,余额限额等数据,以及存钱、转钱、信用卡还款等日常操作,坎通特别注意到有个“查看红包”的功能,莫非有全民普惠式空投红包的福利发放吗?哈哈,令人期待!
钱包首先得存入一笔钱,才能进行消费体验,于是坎通从绑定的建行卡转存了一笔0.4元的巨款,准备下班后去大吃一顿!
回到收付款页面,点击带有中国人民银行标识的主模块,就可以进行碰一碰转账的操作啦,不过需要手机可以进行nfc操作。
总的一番体验下来,
央行数字货币内测界面与我们日常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非常类似,依然遵循着大众的用户习惯
比特币1000个。不过由于目前仅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部分测试地区进行内测,尚未覆盖所有地区用户,接入的公司数量较少,所以很多用户想要体验还得再等待一段时间。
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数字人民币最大的亮点是
可以在无网络情况下,进行汇款转账,
体验更为便利。而且央行数字货币流通全程可追溯,在金融政策制定及财富管理方面,数字货币的应用将使金融部门对货币流向的把握更有力,央行的货币政策更精准,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方案也更有针对性。
binance下载国际清算银行8月发布的一份新报告称,2020年是央行数字货币(cbdcs)真正起飞的一年。我国数字货币应用的软硬件建设正在提速,在这条“新赛道”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期更多专家教授密集发声,表达了对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期待与建议:
8月27日,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表示
,未来数字货币试点可以考虑逐步推广,前提是保证底层技术和系统平台达到稳定运行的标准,应用场景的设计能够满足大众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从进展程度来看,
今年年内或明年年初进一步扩大数字货币的试点范围是有可能的,
但能否较快推广至全国还需要观察。
如果数字货币试点进一步推开,首先需要满足规模化可靠运行的基本条件,即满足“超大市场级别业务”和“高并发”的需求。“超大市场”指一旦试点扩大,将会涵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主要区域,范围广,消费人口密集。“高并发”指在技术层面可以保证数字货币系统能够同时并行处理相当多的用户请求。如果试点扩展到港澳地区,还要考虑相应的制度安排。涉及到数字货币跨境使用的,要有综合化的技术平台进行对接。
8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范志勇发文论证了数字货币的重要性:
第一,数字货币的发行拓宽了原有货币政策的选择范围。
如果能够将全部的实体货币转换为数字货币,这就使得央行突破零利率下限,将名义利率降至为负成为了可能。另外,数字货币还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宽松工具,央行以无偿支付的方式向每一位公民发放等量的数字货币,可以直接绕过危机期间低效率的金融市场,提高公民消费和偿还债务能力,从而更容易实现央行平抑波动的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数字货币可以使得货币政策更透明这样可以增强货币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减少内部噪音,加强系统的稳定。通过采用央行数字货币,央行可以建立一个固定的、用具体的价格指数来规定的价格水平目标,从而为经济系统提供一个持久、可信和透明的名义锚。
第三,数字货币的发行可以解决实物现金减少的问题
,而且为央行带来部分铸币税。
第四,数字货币可以增加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从技术角度来看,数字货币允许居民、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直接以央行数字货币结算。这可以分担商业银行的部分结算职能,降低支付系统中流动性和信贷风险的集中度。
此外,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能够为银行存款提供一种真正无风险的替代品。
居民从持有银行存款向持有数字现金转变,降低了一部分对存款的政府担保需求,削弱了金融体系中道德风险的一个来源。
8月26日,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投资系主任王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