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梅园西村边上原来是汽车西站,如今西站早已搬迁。但“老西站”这个名称却永远留了下来,成为市民最熟悉的地名之一。这里是平湖通往嘉兴的一条交通要道,往嘉兴的161路公交车也经过这里,所以在这里等车的人特别多。看中了这里的人流后,许多出租车司机开始在这里排队等候乘客的到来,一天到晚从不间断。
由于一直没有厕所,这里的两个角落成了司机们随意“方便”的地方。如今这里的一家单位厕所对外开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这些人依然在室外“方便”。
“这个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为什么就是解决不了呢?”最近一段时间,又有市民开始关注起这个现象来。
目击:现场地砖都已经发黄
前天下午,记者来到老西站——城南路与环城西路西侧。刚到这个路口时,记者就能看到多辆出租车停靠在这条马路的北侧。由于此时不是乘车高峰期,出租车司机都在车外聊天。
“你看那里都成公共厕所了。”一位路人指给记者看。果然,在马路北侧的两个角落里,有一片片潮湿的东西,原本是青色的地砖此时都已经成了黄色。
居住在边上金平小区的一位大伯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出租车司机长年累月在这里“方便”形成的。大伯说,这里一直有五六名司机等待着乘客,他们“方便”都不到另外的地方,不管这里有没有路人经过,稍微侧身后就开始“方便”了。
附近的居民说,这个现象已经存在了多年,以前市里进行检查时,对这个现象进行过治理,刚开始是有效果的。“但时间一长,还是老样子了。”
市民:此现象影响城市形象
就在记者向一位市民了解情况时,一名司机走下车来,跑到其中一个角落里“方便”起来,全然不顾四周随时走过的市民。对于这种现象,陆大伯已经看了多年,但每次看到,他心里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陆大伯说,他非常看不惯这种举动,因为这已经影响到了城市形象。
陆老伯说,这里是平湖城西的一个入城口,从嘉兴那边过来的乘客看到这种举动后会对平湖的印象大打折扣。
记者采访时,正好有一辆161路公交车到达,10多名乘客下车后,都经过这里。只见几名妇女无意间路过这里时,突然发现了什么,都快速步行离开,更有人掩鼻跑过。
“现在还好,夏天的时候这里真是臭得不得了。”市民许阿姨对记者说,这股味道老远就闻得到。因为她已经熟悉这里的情况,所以每次到市中心时,她都从金平小区内部穿过,这样就避开了这里。
司机: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
这些司机师傅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方便”,是否与周边没有公共厕所有关呢?记者往四周观察了一阵,确实没有看到公共厕所的标志。不过,就在停车点东侧不到10米远的一幢大楼外,有一个醒目的标志,该标志提示,该幢大楼的卫生设施对外开放。既然有厕所可以使用,那这些司机怎么还会露天解决呢?
记者想了解其中原因,但司机们大都不肯接受采访。最后一名中年师傅悄悄说,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
这名师傅说,当初这个停车点形成的时候,这幢大楼的厕所是不对外开放的。由于周边没有公共厕所,所以他们只好“就地解决”,时间一长,大家都采取了这种方式。即使后来这幢大楼的厕所对外开放,他们还是图省事在此“方便”。
“我们做生意的一直要盯人,跑厕所浪费时间还会影响生意。”一名师傅说,这厕所虽然近,但来回也要几分钟,乘客都拉不到。但在边上的话,他们能随时拉到乘客。还有师傅表示,到人家单位的厕所方便,感觉总不太好。“公共厕所就不一样了。”师傅们说。
记者问他们有没有考虑到城市形象时,他们笑笑不回答。
部门:此现象将得到有效解决
记者了解到,这一带最近的公厕在数百米开外,还要穿过一条街,确实不方便。那这里为何没有公厕呢?平湖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领导告诉记者,公厕的布局是有规划的,但这一带随着老西站的搬迁,公厕也消失了。这个现象他们也关注了好久。
据介绍,主管部门曾经设想在那里放置一个移动公厕,但由于没有地下管道而最终放弃。而且从其他地方放置过移动公厕的实际情况来看,遭到破坏的非常多,效果不好。
记者了解到,随着边上一个楼盘的建成,配套的公共厕所也将对外开放。特别是这楼盘还带有综合性商业体,规划中有多个厕所,到时出租车师傅们走几步路就可以解决了。
“除了这个点,我们还将检查是否存在类似情况的点,到时将集中统一研究解决方案,维护城市形象。”该领导说。(南湖晚报)
造个厕所.问题就解决了.
随地拉尿这是嘉兴的特色,好像外地很少的,我以前只在青岛那边遇到过这种情况。
好几年了吧,我高中那会每次走过这个地方都能闻到很臭的,算算有十来年了,现在还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