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发表过数篇文章,2004年开始创业,当过版主,开过公司,经历反复失败,如今身价近3亿,他就是majoy总裁茅侃侃。
23岁大多大学刚毕业,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找工作,要么就是职场上的“傻白甜”。而茅侃侃在23岁时就已经是职场高手,做了两年公司的高管,手里可以调配上亿资金。
那么,茅侃侃是怎样一个人呢?
1983年,茅侃侃出生在北京部队大院。不过,他属于那种多动症的孩子,闲不住,手里不抓个铅笔、橡皮的小玩意就浑身痒痒,在板凳上坐不住五分钟。
1993年,茅爸爸从美国给儿子带回来一台apple,想吸引小家伙的注意力。茅爸爸的目的确实达到了,从此,茅侃侃对满屋子的玩具再也提不起兴趣,整天就是围着电脑转,吃饭也是一手端着碗一手握着鼠标。
1995年,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茅侃侃自然而然成了第一代网民,除了上课就是上网,每天经常睡4小时,或者两天连着一块儿睡8小时。
初一,茅侃侃申请成为瀛海威论坛的版主,整天在上面神侃海拉,周末就在五道口清华南门附近组织聚会,邀请论坛里一帮比他大10多岁的大学生在一块儿吃饭。
初二,茅侃侃就代表和平里一所初中横扫北京市的计算机编程比赛,初三更是拿奖拿到手软。
茅侃侃本以为能凭借这项技术混进大学,谁知1999年就被现实打脸。那年,茅侃侃高一会考地理不及格,补考还是不及格,也就意味着没有资格上大学“没有办法,昨天还记住宁夏的省会在哪里,睡一觉就忘记了”。校长很发愁,茅侃侃却很洒脱“我正好可以不上学了。”
望子成龙的父母当然不干,求爷爷告奶奶,托人把他送进四川绵阳科技城的一所重点高中继续上学,重新参加会考。
不过还没等到第二次会考,茅侃侃就提出退学。理由很简单“我有计算机技术”。看着儿子寻死觅活不上学,母亲退让了,前提是他必须参加计算机培训班。
参加培训后,茅侃侃两个月不到就拿下了微软mcp等三项认证,那年他17岁。要知道,当年在亚洲18岁之前拿下微软三项认证的仅仅两人,全在印度。
2000年,他连考了微软和思科的计算机认证,拿着这两个招牌在一家网站谋了个月薪3600块的职位。接下来三年里,足足换了有一打工作!从小网站、游戏公司、电视台、一直换到政府事业单位;从研发、策划、市场、宣传一直做到节目制作。还自己开了家公司,给人家外包研发项目。这些年真是吃尽了苦头,把自己积蓄的20多万都当学费赔了进去,当然也见识到了各行各业、各阶各层的“道道”。
公司破产之后,茅侃侃又成了网络少年。天天在家打游戏,黑白颠倒,什么传奇、希望、边锋全被他玩了遍,两个月不到茅侃侃就玩腻了“游戏太假了。”
“有没有逼真一点的游戏?”有一天,茅侃侃在家发呆,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把网络游戏的情节融入到实景里面,由人来扮演不同的角色会如何?”能否提供电脑化的道具和变化的场景,让游戏变得更真实?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茅侃侃决定尝试一下,并把这个项目取名“majoy”,意思为“魔幻+乐趣。启动资金从哪里来呢?他决定找以前搞网站合作过的一个老板,时代远望科技的林总。
茅侃花了一个月,弄出一套《majoy商业计划书》和《majoy娱乐指导白皮书》。林总一看就惊呆了“二十多万字,整个一篇博士论文啊!”
2006年,时代美兆公司成立,23岁的茅侃侃成为了公司的ceo。
5月14日,茅侃侃和另外两个“80后”创业者李想、高燃一起,作为央视经济频道 《对话》节目的嘉宾,出现在了电视屏幕上。当晚,刚过十分钟,他的手机就响了,此后一个小时,茅侃侃收到200多条祝贺短信。第二天,三人的成名速度几乎如同他们创业的速度一样快,转瞬便成为网络上炙手可热的偶像。
有了央视那价值2000多万的免费广告,茅侃侃马上成了银行、保险公司竞相追逐的“优质客户”,茅侃侃也很快尝到明星光环下的甜味,真人数字产品还未上线就接到大量订单。
2006年底,公司产品正式上线,茅侃侃准备大展宏图,最后确定的价格是“两个小时388元外加10%的服务费”。
随后的2007、2008年,真人cs异军突起,每小时30元-50元,茅侃侃蒙圈了,那两年时代美兆大幅亏损,财务报表惨不忍睹,最后,营销部与市场部全体辞职。
三个月下来,他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不得不借助安眠药入睡,最后茅侃侃不得不采取降价措施,推出10元/小时的体验价和真人cs对战,并且亲自跑到北辰、时代商场等去做地推。但为时已晚,2009年,时代美兆董事会宣布转型,也意味着茅侃侃下课。
离开时代美兆之后,茅侃侃闲了好几个月。为了解闷,他天天去三里屯的夜店泡吧、唱歌,没钱就找朋友借。有朋友调侃“闲着也是闲着,你还不如写书挣点酒钱。”没有想到茅侃侃一听觉得靠谱。
2010年初,茅侃侃开始写作。他白天睡觉,晚上12点开始写作。别说,一个月以后,还真完成了一本15万字《像恋爱一样去工作》,两个月后,另一本《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也完稿了。
两本书都是讲述他的创业经验,也是茅侃侃第一次系统性地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反思和总结,尤其对呆得时间最久的时代美兆进行了深入总结。
书出版后,销量据说还不错,当年销量超过50万本。通过写书,茅侃侃心也静了,甚至要皈依佛门“到了一定年龄就想把事情做好,会变得更理性一些。”
不过,那都是小打小闹。到了2011年,茅侃侃决定将停了两年的博客重新开张,在删去了记录过去的105篇博客后,改名为“茅侃侃归来”。
2012年春天,茅侃侃和老郭见面,8公里的路程,茅侃侃开了足足2个小时。
回到家他突然想到“如果手机上有提供实时路况信息的软件,那该多好。”心动不如行动,不到半个月茅侃侃就搞出来一个app,app名字叫“哪儿堵”。茅侃侃知道自己管理纯外行,所以就交给了老郭。
半年之后,“哪儿堵”用户增长到了50万。这时,茅侃侃的一个朋友找到他,“你满身纹身的做交通app开发,人家还以为你是神经病,还是跟着我做传媒吧。”
茅侃侃一定言之有理“传媒公司正好能弥补我我管理方面的缺陷。”于是茅侃侃决定卖掉“哪儿堵”,加入朋友的传媒公司gtv。gtv是做游戏竞技频道和体育频道的,除了定时播放原创游戏竞技视频外,还转播各种电子竞技大赛视频。
经过多次的创业失败,茅侃侃确实改变了许多,以前的“张狂”消失了,也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茅侃侃将这一变化归结为岁月的沉淀。加入公司后,茅侃侃推动gtv完成了a轮融资,2014年gtv的净利润翻了四倍,达到1400万元,是全行业利润最高的一家。
16年的摸打滚爬,茅侃侃也明白了“创业仅仅有天才是不够的,仅仅关注技术和创新也是不够的,了解客户需求,懂得管理才是关键。”
2015年9月,茅侃侃又决定单飞,这回他创办了万好万家电竞传媒,正式踏入电竞圈。
目前,33岁的茅侃侃在电竞市场逐渐找到感觉。目前,虽然他的身价只有3个亿,但相信未来不可估量,因为年轻就是最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