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书友,今天我们要分享一本书管理学的书,近期我们读了一些历史学的书,好象让我们的大脑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滑向了更遥远的过去和未来。同时,我们还是要脚踏实地来做好当下或者近期的事情。而今晚这本书就分享我们如何来管理和推动我们的企业如何成长。这本书的作者是邢以群教授,是浙江最受欢迎的十大培训师之一。我在前些年做培训的时候,就曾经听说过他。邢老师是浙江大学管理学的教授,浙江大学组织与战略研究所的所长。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叫科学管理平台。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中国诞生了大量的企业。其中最有活力的就是民营企业。但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规模总是上不去。总是几百万上不到一千万,或者从千万级上不到亿万级。或者如昙花一现,过几年,企业就不见了。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呢?在过去的市场的红利还比较充分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变得还没有那么的突出。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转型,大批在市场的红利中获得胜利的企业觉得运营起来越来越困难。
我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做企业的管理者,经常会听到和我感叹:过去的企业根本不用管,每年都会有很好的收益,而现在即使把自己扎根到企业里面,非常努力的做,还是发现可能没有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我们过去的很多企业的成功来自于市场的红利,就是说市场有足够的机会,只要你不懒,只要产品没有那么差,基本上都会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增长。而现在随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市场意识增强,竞争对手变得越来越强,产品创新变得越来越快。同时,我们也看到,技术创新也日益飞速。在这种情况下,经营和管理都遇到了很大的问题。这是环境的因素。
我们看企业发展的本身。企业发展的历程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靠创始人个人的力量。我们可能在某个领域里面掌握了某些技术,获得了某些客户,或者拥有某些特定的资源,我们就创业了。这时候完全取决于创业者个人的力量,个人的经验。也就是说,过去的创业大部分是能人的创业。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或者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靠个人的力量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现在一个特别火的词,叫合伙创业,团队作战。这时候,我们靠的是团队的力量,而维持这个团队的核心不是经验,而是我们要有一个规范。不光企业如此,寺院也是如此。我们看到在寺院里面出家人要遵守群体的规范。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有管理者,不断的梳理、观察、优化群体的规范,靠群体的力量推动企业走。再往上,当规模更大的时候,靠基本的流程管理,仿佛很难维持正常体系的运营,甚至很难突破。这时候,靠的是社会力量,靠的是我们人类的价值观、使命和文化理念。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大型企业,不管是阿里、腾讯还是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企业,都要以文化的理念才能维持庞大的组织体系。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和企业自身内在发展的基本规律驱动下,作为管理者,我们怎么样来运营和管理我们的企业呢?作者提了一个概念,叫“科学管理平台”。他认为,规模的越来越大,我们要从人治走向法治,而这样的一个过程相当于靠组织的流程的力量代替过去个人化、情绪化和个性化的管理。为什么呢?他提出,用科学管理平台的原因来源于他认为组织的活力来自于员工的积极性。就像陈春花老师谈到的:组织管理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实际上,组织成员在系统中的积极性取决于他自己在组织中个人目标的实现程度。
前段时间,我给一家公司做辅导的时候,专门给高管团队提出了问题:你是否知道你的直接下属的个人目标是什么。他当前的这份工作是否能够帮助他完全目标,或者说当下的工作是他最理想的达成期,个人目标的媒介和手段吗?如果不知道,就值得我们思考。因为这样的员工处在高度的弹性的阶段。
今天我听北大薛兆丰老师对企业管理本质的一个解读,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他认为:企业管理的实质就是防止劳动力滥用资本。这是一个非常新锐的提法。过去我们总是觉得员工是弱视群体,老板好象是作威作福。他提出来所谓的管理就要区分两个资源的主动及被动。他认为相对而言资本的投入是一个刚性的投入,而劳动力投入是一个弹性投入。比如说,他在这个企业干得不开心,他可能随时选择离开,可能对他的收入发展没有多大的影响。而资本的投入却不同,他投进去可能很难再拔出来。所以为了防止劳动力对资本的滥用,才有了企业管理。
比如说,一个组织员工在企业里面消极怠工。实际上,就是对公司资源的滥用。这个观点和今晚作者的观点做一个结合,我认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在邢老师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平台中,是这样的一个逻辑。他认为:企业的活力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而员工的积极性来自于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程度。当我在分享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可以对照你自己的企业,或者你自己做得如何,假如0-10分的话,你目前的得分是多少呢?企业的活力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而员工的积极性取决于个人目标的实现程度。而实现与个人需求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来自于激励的体系。比如现在很多的股权激励,就来自于个人需求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来自于企业本身有一个公平的奖惩体系。就是报酬的体系。我们说报酬分为两种:一种是我的付出得到回报。假如我们在此去对应的印证薛兆丰老师所讲的,企业管理是防止劳动力的滥用的话,比如他没有滥用的话,好好努力的话,我是否能够得到一个好的收获。同时还要关注到公平的惩罚。比如我的一个同事他没有全心投入,或者没有按照标准投入,依然获得了和我一样的收益。而这时候,我认为他滥用了公司的资源,我认为不公平。所以达成这样的公平的奖惩的报酬的体系,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客观的考核。
而客观的考核来自于职权和业务流程的明确。或者说来自于职权的体系和业务体系的明确。很多时候,我们在很多企业看到,很多事情或者没有人管,或者多人管,就来自于他的职责体系和流程的不够清晰。但怎么才能够清晰呢?来自于我们的目标、进化、体系是明确和细化的。马上进入11月份了,很多企业,包括很多我在辅导的企业,已经进入了明年的计划和目标的讨论和思考阶段。只有目标明确具体了,才可能知道怎样划分职权体系。但是怎样恩明确目标、计划、体系呢?这时候,公司或者为了更大的体系,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共同的价值的理念。而共同的价值的理念很多时候来自于印证。就是我为什么相信呢?
这两天朋友圈里面有两句话刷屏,就是很多人因为相信才实现,而另外一部分可能看到才会相信。但无论如何,我们要相信我们切切不能高估人性的高尚,我们要相信大部分是只看眼前的。或者我们在一般的企业中,我们要先假定很多的视野或角度是相对狭隘的。所以有时候,可能我们来自于过去的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决定了员工是否愿意你所说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断建立公信力,就来自于让更多的人能够相信和追随我们。这就是这本书所阐述的科学系统的管理平台。
作者认为,我们为什么过去做管理、做咨询、很多的梳理,发现成果不大呢?是因为我们只做了其中的一点,而别的点可能忽视掉了。他认为,管理就要做得系统,每个环节都应该做到基本的水准,才能保证系统的有效的运行。就像我们开辆车一样,如果车的四个轮胎,有个轮胎没有气,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营。而科学系统的管理就是这样子。
这本书是一个工具书,每个部分都要非常清晰的工具化的阐述。建议各位可以直接来应用。我们说,应用科学管理平台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我们的目的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理念体系,建立清楚的目标体系,建立合理的职权体系,建立规范的业务体系,建立客观的考核体系,建立公平的报酬体系,建立顺畅的沟通体系。沟通几乎成为很多公司内部的最大的显性问题,而这个显性问题来自于最上一层的理念体系,愿这本书帮助各位更好的来理解企业,更好的理解人性,更好的把自己的企业推向更高更高的高度。
邢老师讲管理是一个系统,这也是我最近的一个收获。过去我曾经关注企业的战略,关注商业模式,关注流程,关注人力资源。但最终,我们要关注一个系统,而系统有一个明确的标识就是我们要看到企业的成果的不断在增长。近期我整个的自己的思考和运营的方向就是要如何帮助我自己和身边的企业从百万级别到千万级别,从千万级别到亿万级别。所以建议大家也借由今晚这本系统的书,去梳理你的工作是否可以更加系统的、简洁的提炼呢?祝福大家,晚安!
【创办人简介】
王学勇
企业教练、行动学习催化师、心理咨询师
“和学勇每天读一本书”创办人、受邀济南电视台《文化泉城:我的故事我爱的书》分享嘉宾山东学习型企业家俱乐部总执行长受邀担任《齐鲁创业 》、《我能赢》、《乡恋》等省内多家广播电台栏目嘉宾,职场求职栏目《才女无敌》职场顾问2017年“创客中国”山东省创新创业大赛评委“齐鲁银行杯”济南2017创业大赛评委等
研究方向:企业价值增长,组织转型,企业教练培训教练领域涉及能源、制造、银行、医药、it、零售连锁、餐饮、教育培训等数百家企业
想读更多的书却没有时间?
关注本账号,或者微信关注和学勇每天读一本书。
每天推送一本书的精华给想读书的你